新闻资讯

搜您感兴趣的产品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陕北黄芩种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

发布日期:2021-11-19 08:13:52 点击次数: 字号: [默认] [] [] []
摘要:

黄芩为唇形科,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30-70cm,以根入药,性寒味苦,具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、止血安胎等功效,据《全国中成药产品目录》第1部的统计资料,70%的中成药都含有黄芩,最新研究表明黄芩在抗氧化、抗肿瘤、保护心脑血管、神经系统等方面作用明显,随着以黄芩为原料的药品种类的增加,以及该品疗效的进一步确立,黄芩的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。黄芩喜温和气候,耐寒冷,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忍受-30℃低温。耐旱怕涝,原生于山坡、林地等向阳干燥的地方,对土壤要求不严,特别适宜在陕北地区种植。

子洲县驼耳巷乡地处陕北黄土高原,为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,土层深厚,适宜种植黄芩,20世纪90年代,子洲县以驼耳巷乡为主的农民开始种植黄芩,目前全乡耕地面积6.12万亩,种植黄芩面积4.2万亩,种植率高达68.6%,是我县黄芩最大产区,陕北地区种植率最高乡镇,2020年全乡黄芩年销售5800余吨,销售额达5660余万元,种植黄芩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。但目前驼耳巷乡黄芩生产存在品种退化、品质下降、栽培技术滞后等问题,影响了黄芩的持续稳定发展。

本文通过对子洲县驼耳巷乡黄芩生产现状进行调查,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,提出了相应对策,旨在为我县及陕北地区黄芩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。

一、子洲黄芩栽培存在的问题:

(一)种植地选择不当。子洲县地形较为复杂,土壤类型较多。一些农民为了追求的种植效益,盲目在下湿地、背坡地种植黄芩,造成黄芩产量降低,品质差。

(二)种子品质无保证。子洲县种植的黄芩品种大多是本县相互引种,自采自用,长此以往种子品质退化,致使黄芩的抗逆性降低,产量大幅下降且稳定性较差。还有一些农民从市场上购买外省种子进行种植,没有进行品种比较试验,有些品种不适宜在当地生长,影响了黄芩的产量和质量。

(三)种植技术落后。我县农民在黄芩种植一直采用传统的撒播方式,播种深度不一,出苗率低且出苗参差不齐,为了保证基本苗数,就必须增加播种量,不仅浪费种子,而且密度不合理。

(四)土壤常年连作。土壤没有进行过土壤预处理和药剂防治,使病虫害,根腐病逐年加重,目前全县受害面积占总面积的5%-10%,每亩平均减产5%左右,严重影响了黄芩的产量和品质。

(五)后期管护不善。种植过程中黄芩的管护较为粗放,许多黄芩在生长期,仅第一年第二年进行除草措施,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,造成植株抗病力较差,黄芩产量不高。

(六)肥料施用不合理。子洲黄芩生产中存在许多施肥不合理现象,长期以来一直施用尿素或碳铵,没有根据黄芩的需肥规律进行配方施肥。黄芩是根茎类作物,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钾、磷微量元素,未给土壤补充钾、磷肥,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,限制了黄芩生产的持续发展。

二、子洲黄芩栽培解决对策:

(一)合理选择种植地。我县地处黄土高原,应选择地势高、向阳、干燥、排水好的土地种植黄芩,既适宜黄芩生长、可提高产量,又能减轻黄芩根腐病的危害,提高药材的品质。

(二)积极开展优良品种选育。优良品种是优质中药材生产的基础,是提高黄芩产量、改良品质的重要措施。一是从外省引进当地优良品种,进行品种比较试验,选出适宜本地栽培的高产、优质品种。二是将本地品种进行系统选种,采取混合选择法采选优良单株,然后单独繁殖,再进行比较,选育出最好种子,争创本地名牌品种。三是选择地势高、干燥、向阳、排水好的土壤种植,选出抗病虫品种。

(三)改进传统种植方式。一是改进传统的栽培模式,改撒播为条播,同时进行轮茬倒茬,与本地农作物轮作倒茬2年以上。这样可以保证黄芩出苗率高,苗子长势整齐一致,又可有效利用土壤肥力。二是结合黄芩在我县的生长发育和水肥需求规律,适时间苗、除草、追肥、排灌等。

(四)合理施肥。合理施用肥料是保证黄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。根据黄芩需求养分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,通过土壤专家测土配方,开展微量元素肥和配方肥试验,氮、磷、钾配合施用,同时尽快研制出本地黄芩专用肥。

(五)综合病虫害防治。以农业防治、物理防治为基础,结合生物防治、化学防治,综合防治病虫害。一是种植黄芩前,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撒于种植土壤上进行消毒,种植后每年春、秋二季用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对黄芩植株进行消杀。二是根腐病、根虫病少量发生时,可挖出病株烧掉,以消灭菌源,减少初侵感染源,同时在病株周围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1:120波尔多液喷雾,每半个月1次喷洒,连续2-3次为宜。三是选择地势高、比较干燥、排水良好的土壤,用选育出的抗病虫品种,施用有机肥,增施磷、钾肥。

本文转载农视网

转载链接:https://www.ntv.cn/folder528/folder865/folder867/2021-11-16/iSKTNNi83KxfDIyb.html